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。沉淀落定,清澈如期而至。在人世间赶路,有这么一些人,不经意间置身于戏台之上,是树欲静而风不止;又有一些人,活在时间的褶皱里,或因内心强大,未改初衷。时代是一场大戏,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角色,或轻或重,不管是聚光灯下的宠儿,还是拼命生活的贩夫走卒,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儿。人生一世,只有短暂的三万余天,不管得意也好,失意也罢,凡事总要积极面对,熬过夜晚,光明总会到来。
对于戏曲,我完全是一个外行,压根儿没有完整的看过一场戏,票友更算不上。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戏曲,喜欢这个调调。听上这个调调三五分钟,便会精气神十足。也许是从这个调调里能让人体会到世事冷暖、人生滋味吧。人生滋味,半甜半苦,半喜半悲,便算真实。
一个杨贵妃,在李白眼里是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;在杜牧眼里是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;而在罗隐眼里,则是“泉下阿蛮应有语,这回休更怨杨妃”。美女、宠妃、败家娘们儿,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?
展开剩余80%一座长安城,在汉唐,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;在宋朝,却成了边境军镇;而在明朝末年,又沦为饥荒遍地、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。乾坤地转,世事变迁,一个人,一座城,都是有时运的。我们抓住了关键的那些年,努力奋斗,便会成功的快一些。新时代,是发展繁荣戏曲的好时机,更是我们每一名普通人实现梦想的最好时代。
方寸戏台,人生大舞台。在这里,你能看到社会百态,风雨人生。在这里,时空交织,瞬间即是永恒。在这里,看见瞬间,理解中国。戏里戏外,见天地,见众生,见本性。戏曲的世界和真实的人生可以互为借鉴,戏曲的大圆满结局总是给人以安慰。因为这个圆满是经历了磨砺和考验的,有人负责戏,有人负责现实。人生才由此而清晰妥帖,真实而有温度。
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,更养育了一方戏。山西是戏曲大省,四大梆子享誉全国。戏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更是汲取了各个地方文化的精髓,是乡愁,是乡音,更是乡魂。记不清哪位名人说过,这个年头处处是精致的俗人,不是因为不雅,而是因为无力,没有骨头。人来到世间,是来访求朋友的,有的人来到这个世间,是来增加敌人的。其实笔者认为,还是个人修为不够,快餐文化吸收的过多,传统文化的养分吸收不足,所患的一种红眼病而已。
著名企业家曹德旺用四十年时间创业,白手起家,从零开始,创建了一家深具影响力的制造业跨国集团并享誉全球。他解释自己成因,唯有一条哲理:两句话组成,一曰,入戏;二曰,入角。入戏者,依愿也;入角者,靠信也。录往事以证之。
走进山西大地,几乎每到一个地方,都能发现戏台,不管是古老的还是现代的。山西是戏窝子,村村有戏台毫不夸张。晋南运城临汾古河东一带是尧舜的舞台,晋北大同是北魏皇都,晋中的太原是李唐龙城,文明从这里起航,从激荡到成熟,最终走向世界。
认识中国最好的途径,就是发现山西。关公故里、古槐寻根、晋国溯源、李唐龙城、大同北魏,不管是晋南传统的农耕区,还是晋北游牧民族,都绕不开戏曲。戏曲是串联整个山西各民族的凝聚剂。天地生人,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;人生在世,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。
山西是明清戏曲的集散地、元杂剧的诞生地、唐宋祀神的落脚地、秦汉百戏的产生地、尧舜先民的活动地。元杂剧四大家有三位是山西籍的,关汉卿是山西运城人、白朴是山西河曲人、郑光祖是山西临汾人。因此,爱戏曲,就是爱山西。夏日夜晚,一轮好月,找一座有演出的露天戏台,一张八仙桌,品尝着当地特色小吃,悠然自得静心观看一场大戏,则神明气清。
五千年文明看山西,看的不是帝王将相,也不是地上文物古建,而是要看中华文明的起点。中国文明最早诞生于河东,即今天晋南襄汾一带的陶寺遗址,它是中国新时期的遗址,从1978年首次发掘至今,深埋于地下的古中国逐渐露出真容,举世皆惊。陶寺文明结束后,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才跨过黄河转移到河南,诞生了更为成熟的“二里头文化”。
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,也是洗牌的时代。与其在旧世界里苟延残喘,何不轰轰烈烈地开创人生新纪元?!这个世界依然属于奋斗者。永远不要故步自封,永远不要自我满足,永远不要沉溺过往。大胆地开疆拓土,用希望与创新迎接未来。
万里黄沙没有挡住张骞的脚步,几十年如一日,仿佛一生只干一件事,但足以垂青史册;没有“三庆班”在京城杀出一片天地,四喜、春台、和春就不会接踵而至,就不会有历史上的“四大徽班”进京;没有“四大徽班”进京,就不会有京剧的诞生。“四大徽班”齐聚北京,彻底改变了京城艺术审美趣味,京城戏曲程式和套路得以重建并定型。当然,只有大师级的人物,才有担起“革新”这两个字的能力责任。否则的话弄出来的东西不是缺东就是少西,想的挺好,没有基石的楼阁那就是异想天开。就像张君秋先生说的:不是改了好,要往好了改。
高朗亭“以安庆花部,合京、秦二腔,名其班三庆”,后来的四庆班、五庆班则吸收了更多地方戏曲艺术长处。自高朗亭率先,京剧综合和汇聚了多种中国地方戏精华,成为国粹,相当于举全国戏曲之力,打造出了京剧。这一传奇的创造者和演绎者就是高朗亭、余老四、郝天秀、程长庚等一代代的“徽班”领袖。反观当时的一些戏班,固步自封,与时代落伍,谦恭自守,抱定了穷则独善其身的心,不免被抛入历史的浪潮,结局自然惨淡至落魄。被时代湮没,席卷而去。
天地间,人生一世,苦乐相伴,聚聚散散,犹如一场大戏,有滋有味。我们只有保持热爱,认真对待,便能享受这好的人间烟火!(撰文/姚宁;字:茗灿;图片来源:临汾市小梅花蒲剧团)
发布于:北京市大牛时代配资-加十倍杠杆炒股-买股加杠杆-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